当春风拂过长江,满城粉黛次第绽放。
一年一度的樱花季,武汉又一次吸引来世界的目光。
东湖樱舞、珞樱缤纷、晴川吹雪……江城开启全城赏樱模式。超过200处赏樱点,武汉无愧于“世界三大赏樱胜地”和“樱花之城”的美誉。
武大、东湖樱花园人声鼎沸,武汉马拉松追樱奔跑,武汉还以花为媒,举办百余场文旅经贸活动,这些共同构建起立体而盛大的城市叙事。
对武汉这座城市而言,樱花季不只是一场花事,更是一座城市文化、生态、产业的蝶变。
武汉以全新之姿,奔赴与世界之约。
【1】
“樱花永巷垂杨岸”,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作,也是樱花作为专用名词第一次被记载。
生物地理学研究表明,中国是樱花原乡。
现生的100多种野生樱花的祖先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地区。日本权威的樱花专著《樱大鉴》记载,樱花一千多年前经由遣唐使才传入日本。
樱花花瓣淡雅而轻盈,朦胧如烟如雾,“漂浮”在春日的枝头。绽放时热烈,飘散时优雅,绚烂而短暂,深受人们喜爱。
武汉与樱花结缘的历史,接近百年。而武汉成为“樱花之城”的过程,本身就是时代的见证。
武汉现在的很多樱花树,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栽种的。
1973年3月,有关部门将日本友人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一批山樱花转赠了20株给武汉大学,栽在珞珈山北麓的半山庐前;
1983年,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协和西阵织株式会社向武大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
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又向武大赠送了樱花树苗约200株。
樱花不仅见证了两国友谊,也见证了一座城市和超过一千万市民生态文明的觉醒。
位列武汉“十大赏樱点”的西北湖绿化广场,有460余株樱花;沙湖公园B区生态岛上有300株樱花;龟山南麓洗马长街有一片105株的樱花“希望林”,这些均缘起于武汉全民义务植树。
除了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武汉近年还开展了樱花树认养活动,每年参与的公众都多达数百人。
武汉的赏花人,亦是种花人、护花人。
敢为人先的武汉,还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不断增加樱花的“含汉量”。
2021年以来,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先后培育出10余个新品种的“楚樱”,其中8个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种认定,相当于拿到了樱花新品种“身份证”。
作为武汉本土培育出的樱花新品种,这些颇有技术含量的国樱,未来可期。
去年,江汉大学蒋细旺教授团队多年优选的樱花种子,由中国实践十九号返回式试验卫星搭载,经历了“太空漫游”后返回地球。
今年,蒋细旺教授种下了这些“太空樱花”的种子。如果顺利,三年后人们将在武汉欣赏到“太空樱花”。
日本俗语“樱花七日”,形容樱花花期的短暂。武汉通过多年努力,让樱花品种越来越多,花期越来越长,从二月底贯穿到四月中旬,弥补了赏花期短的遗憾。
如今,武汉全城樱花超50万株,遍布大街小巷,是当之无愧的“樱花之城”。
倒影“樱花之城”的是星罗棋布的湖泊与湿地。
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武汉于2022年被列入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当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
江湖蓝、草木绿、樱花粉,底色都是绿色的,都是武汉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的生动注脚。
樱花三月,草长莺飞。在武汉这座“湿地花城”,万物生生不息。
【2】
烂漫樱花,是风景,也是机遇。
在日本,樱花撑起了超过万亿日元的大产业,妥妥的樱花经济。
武汉同样不遑多让,很多商家将樱花“玩出了花”——推出樱花冰箱贴、樱花帆布包、樱花书签等文创产品,这些已然属于标配。
不少超市和电商平台上架了樱花鲜花花枝,让更多人可以将樱花养在花瓶里,足不出户就能在家赏樱。
等待樱花花苞一天天逐渐绽放,这是樱花季的专属浪漫。
餐饮企业让樱花从视觉美学变成味觉盛宴:有的火锅店推出樱花酒酿、樱花造型的涮煮菜品;有的烘焙坊开发了樱花蛋糕、樱花果冻、樱花饼干等樱花味美食。
武汉鼓励更多餐饮企业推出樱花主题套餐,以“舌尖上的盛宴”向全球游客发出热情邀请。
赏樱花也带动了武汉各大景区门票订单、附近酒店订单增长。
三到四月,东湖樱花园、武汉大学、晴川阁等热门赏樱花区域附近,酒店订单量同比上涨50%。
得益于樱花季,在OTA平台的各种数据里,武汉热度居高不下。
据统计,武汉已连续5年荣登赏樱热度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樱花第一城”。
泼天的流量,也让武汉出现了游客比花多的盛况,场面堪比春运。
时间倒回十几年前,每逢樱花季,城市都会凸显接待能力不足的短板,武大、东湖等赏樱地被堵得水泄不通,公厕排长队屡见不鲜。
机遇与挑战并存,武汉将其视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大考”,必须写下满分答卷。
为此武汉不断提升接待能力,星级酒店、旅游大巴、导游数量实现倍数增长。
武大、东湖等创新“分时赏樱”模式,扩大东湖樱花园面积,拓展晴川饭店、堤角公园等新赏樱点,实现疏导与分流。
各大旅行社为广大国内外游客安排了更为多元化、多样化的赏樱线路。
海内外旅行社的初步数据显示,今年樱花季已有100多个境外旅行团预订湖北旅游。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推出“赏樱天气地图”,对武汉70多个代表性赏樱点的初花期和盛花期进行精准预报,确保游客千里迢迢赶来不跑空。
在机场、火车站、各大宾馆饭店,都有《樱花地图》《赏花指南》免费取阅。
武汉市文旅局还推出电子赏樱地图,所有赏樱点一目了然,并贴心附上抵达方式。
武汉的樱花季,“氛围感”已经拉满:武汉地铁“变身”樱花列车,长江灯光秀上新樱花皮肤,赏樱公交、旅游观光巴士都披起“粉色霞衣”。
很多游客纷纷在抖音、小红书上发文赞叹:“一到武汉,樱花氛围就扑面而来。”
细节背后,是一座城市的热情与温度。
武汉在樱花季全城联动、全域融合,充分调动资源,融合“文、旅、体、商、演”等全域要素,焕新场景,将赏花游扩展到城市游,将“樱花经济”扩大成“春日经济”,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浪漫武汉,一路生花。
【3】
以樱花为纽带和桥梁,更大的连接和想象力正在延伸。
2021年3月,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国外社交软件上发表动态,并配发东湖夜樱、江畔樱花等图片,引发海内外网友的热情围观与讨论。
武汉这座“樱花之城”,被更多外国网友看见。
3月23日,2025年武汉马拉松鸣枪起跑,这是汉马升级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后的首届比赛,超45万人报名。
赏樱与国际赛事相逢,关注度和影响力也呈几何倍数叠加。
今年汉马不仅再次选在樱花季开跑,还进一步提升了赛事的“樱花含量”,赛道樱花打卡点位超27处,组委会通过补植樱花、布置“盆栽樱花”等方式,营造最美赛道。
以樱为媒,还撬动了更广的经贸合作。
今年3月,数百名外国驻华使节代表,境外政府机构代表和国际经济组织代表,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负责人飞抵武汉,在樱花树下洽谈,共赴这场春日的全球盛宴。
“世界500强对话湖北”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活动与樱花结合后,形成“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暨世界500强对话湖北活动的全新品牌。
今年以“樱约世界 共建支点”为主题,设计了22场经贸活动。据了解,本次活动共签约重点项目80个,总金额达1901.1亿元。
无论是种花、赏花,还是汉马沿着樱花赛道奔跑,或是国际友人在樱花季洽谈经贸。
武汉的樱花都隐藏着无尽的活力。
遥想上万年前,最古老的野生樱花从喜马拉雅山深处飘来;一千年前,樱花经遣唐使从长安带去日本,被演绎出“物哀”美学。从一城花事到全球盛事,武汉正赋予樱花全新的内涵。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说出“我们相约春天赏樱花”的约定,让樱花超越自然意象,成为武汉浴火重生的精神标识。
从生态文明到文旅活力,从国际赛事到更广泛的经贸合作。一朵小小的樱花,成了丈量世界的尺度。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