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武汉迎来了第七届武汉设计双年展暨2023年武汉设计日。来自五大洲20个国家的25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友好城市代表和国内外3000余名专家学者、设计大师齐聚武汉,共襄盛举。
设计是驱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017年11月1日,武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设计之都”,“设计之都”成为与武汉经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世界级城市IP。2019年,我市出台了《武汉市加快推进设计之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武政规〔2019〕12号)(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有力促进设计之都建设,设计人才快速集聚,设计企业不断壮大,设计产业迅速发展。12家设计之都示范园区、100家创意社区兴起,760个老旧小区改造,因设计焕发新生。截至2022年底,武汉全市拥有勘察设计企业1066家,工程设计逐渐向设计融合发展。武汉设计双年展日益成为重要的国际性城市品牌。
设计已融入城市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武汉地铁黄鹤楼站的“红墙”、江滩、杨泗港长江大桥、黎黄陂路、咸安坊、昙华林、琴台美术馆、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从作为设计之都客厅的翟雅阁,到成为创意园区的百年平和打包厂旧址,再到今年的设计双年展主会场的四美塘铁路文化遗址公园、武钢云谷606产业园,这些极具设计感的地方,都成为一个个网红打卡点。今年国庆假期,武汉位列国内热门目的地“90后最爱去的城市”首位,背后都离不开设计的助力。
每年的武汉国际汽车展、时装周、工业展……也更离不开科技创新、设计先行。设计是无界的,大武汉因大设计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大气而雄浑。
2023年,我市正式接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正召集城市,设计之都建设进入新阶段。在新发展阶段,设计之都建设将更加聚焦设计在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中的赋能作用、引领效应,全面加强设计与多领域跨行业融合发展,打造“武汉特色、世界一流”设计之都。
武汉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在研究全新升级版的《政策措施》,将以更大支持力度,推动设计赋能生产生活,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贡献武汉设计力量。
■ 以设计引领行业发展
全面加强设计与工程、工业、文化创意领域融合发展,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设计服务水平。建立武汉设计产业数据库、科学编制设计产业发展蓝皮书,持续开展设计之都发展战略研究。
■ 以设计深化载体布局
持续打造三阳设计之都核心区,支持杨园高铁设计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各区按照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原则,建设设计产业街区、创意社区,支持在汉大专院校建设设计之都特色校区,鼓励产权单位、运营单位和设计企业将老旧工业建筑、历史建筑打造成为设计产业园区,对于符合认定标准的街区、园区、社区、校区,给予10万元到100万元奖励。除以上奖励外,各区还可根据实际,制定区级政策。
■ 以设计推动企业壮大
支持设计企业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对牵头组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的,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实施奖励。鼓励企业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在武汉城市圈基础设施建设先导性领域等方面开展城建科技创新等活动。
在政府设计服务项目采购招投标中,加大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设计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加大设计企业上市培育力度、落实企业上市专项政策扶持,培育一批境内外上市企业。对新进入全球工程设计150强、世界建筑设计公司100强的在汉设计企业,由注册地所在区政府分别给予一定奖励。
■ 以设计提升城市品质
以文化创意设计引领潮流、绿色、健康、智能和个性化消费,增强智能家居、时尚穿戴、运动健身等领域优质产品供给,引领城市美好生活。提升文化娱乐原创能力、设计美学水平,促进文化消费。加强城市风貌设计,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坚持现代时尚与楚风汉韵相得益彰,形成精品城市旅游打卡地。引导武汉设计企业参与旧城改造,以“微规划”“微改造”的方式,参与城市更新,推动人居环境的改善。
■ 以设计擦亮城市品牌
持续举办武汉设计双年展、武汉设计之都圆桌会议、武汉国际创意设计大赛,组织开展行业高峰论坛、大师讲坛,打造创意设计咖啡馆、非洲青年设计师培训等设计日活动。搭建设计优秀成果展示推广平台、交易平台,支持引进全球高端设计资源,加大设计服务供给。建设武汉永久性设计博物馆,擦亮设计之都品牌。
■ 以设计深化交流合作
加强以铁路、水利、电力、化工、公路为优势的武汉设计海外联盟建设,加强设计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为设计企业参与国际竞标、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技术、金融、税务方面支持。鼓励设计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 推进设计产业数字化转型
大力发展数字设计产业,开展数字化国产BIM试点,加快建设BIM图审平台,探索政府投资、具有一定复杂性和标志性的大、中型公共建筑项目在审查、审批、招标、结算实行BIM试点工作,打造数字化示范工程,形成数字武汉建设的新亮点。
■ 引进培育高水平设计人才
构建以院士、勘察设计大师领衔,设计产业和企业领军人才为中坚,青年设计人才为基石的设计人才梯队。鼓励设计企业申报“武汉英才”计划,探索开展“武汉设计领军人物”“武汉设计青年杰出人才”“武汉设计100+”评选。强化产教联动,支持高校设计类学科专业建设,培育复合型、高水平设计人才。
来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