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市武汉,
是中国“中部重镇”,
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
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
是发展能级跃升的超大城市,
正扎实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发展迎来新的重大战略机遇。
武汉知重负重,
当更进一步勇毅前行、担当作为。
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
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
创新发展优势、
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
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
绿色发展优势。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会议
将于今天召开,
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作出武汉贡献。
武汉拥有高校92所、
在校大学生近130万人、
国家级创新平台149个,
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
武汉成为全国第五个获批建设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全国首个无人驾驶车萝卜快跑
在武汉完成“万里长江第一跨”;
国内首条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
“光谷光子号”悬空飞行;
全球首套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
获批上市;
国产大飞机C919百余零部件
“武汉造”;
“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产业
串起万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
深化实施“武汉英才”计划、
“学子聚汉”工程,
争创国家级高水平
吸引和聚集人才平台。
武 汉
加速迈向新时代“九州通衢”
《武汉市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出台,
明确围绕
“一带一路”内陆地区新节点、
长江经济带高水平开放新门户、
提升枢纽功能,
发展枢纽经济,
打造枢纽城市。
争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推进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协同联动,
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高标准建设
中法、中德国际产业园,
大力发展外贸新形态,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
做大枢纽能级,
做强枢纽贸易,
做实枢纽产业,
高水平建设枢纽经济示范区。
围绕发展枢纽经济,
武汉正打造科技、
产业组织中心
和供应链组织中心,
提升资源要素集聚能力,
提高经济外向度。
武 汉
绿色发展刷新高质量发展“亮色”
武汉是全球唯一
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在《湿地公约》
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
“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
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
武汉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型储能等绿色低碳产业,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武汉。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武汉,
正用生态“底色”
刷新高质量发展“亮色”,
乘长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来源 长江日报